• 香港九龍尖沙咀山林道9號卓能中心10樓1001室
  • +852 2332 8400

Category Archives: NLP

當你決定改變自己時,你會發現一切也逐漸改變

當你決定改變自己時,你會發現一切也逐漸改變……

有一個賣花小姑娘,賣完大部分的花之後,看見天色已晚,於是決定早點回家。這時,她見路邊有一個乞丐,她就把手上還沒有賣出的一朵玫瑰,親手送給乞丐,然後就開心回家去了。也許,你會覺得這個故事就此結束,但我要講的故事才剛剛開始……。

這個乞丐從沒想過,竟然會有一位美麗的姑娘送他一朵玫瑰,心想太陽從西邊出來了!也許乞丐從來沒有好好愛過自己,也沒有接受過別人對自己的愛。於是,他決定當天不行乞了,馬上回到髒亂的住處。回家後,他在家裡找出一個鋪滿了灰塵的瓶子,裝了水,把玫瑰花放進去,然後把它放在桌上,靜靜地欣賞著玫瑰花的美麗……。忽然,他好像想到什麼,然後又把花拿出來,把瓶子拿去洗乾淨後,再把花放進瓶子裡。原來,他突然覺得這麼漂亮的花,怎能隨意放在這麼骯髒的瓶子裡,所以他決定把瓶子洗得乾乾淨淨,這樣才配得上這朵美麗的玫瑰。做完這些清洗工作後,他又坐著靜靜欣賞這朵美麗的玫瑰……。

突然,他感到這朵漂亮的玫瑰和這麼乾淨的瓶子,怎能放在這麼髒亂的桌子上?於是他開始動手把桌子擦乾淨,把雜物收拾整齊。處理完之後,他又坐著靜靜欣賞眼前的一切,突然, 他感到這麼漂亮的玫瑰和這麼乾淨的桌子,怎能放在這麼雜亂的房間裡呢?於是他決定把整個房間打掃一遍,把所有的物品擺放整齊,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好……。突然, 整個房間因為有了這朵玫瑰花的襯托,而變得溫馨起來。這時,他彷彿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。

正當陶醉之際,突然發現鏡子中反映出一個蓬頭垢面、不修邊幅,衣衫襤褸的年輕人……他沒想到自己居然是這個樣子,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呆在這房間裡與玫瑰相伴呢? 於是他決定去做一件他很久也未做過的事-洗澡,洗澡後好不容易找出了幾件雖然有點破舊,但稍微乾淨的衣服。他刮完鬍子後,把自己從頭到腳,整理了一番! 然後再照照鏡子,他發現鏡中出現的,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年輕帥氣的臉龐!這時候,他突然覺得自己也很不錯,為什麼要去當乞丐呢?這是他當乞丐以來第一次這樣問自己。

他的靈魂在瞬間覺醒了,其實我也很不錯。再看看房間的一切,再看看這朵美麗的玫瑰,他當下立刻做出了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!他決定第二天不再行乞,而是去找工作。因為他不怕髒和累,所以第二天他很順利就找到了一份工作。或許是因為他心中盛開的玫瑰花激勵著他,隨著他的努力不懈,幾年後他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成就的企業老闆。

之後, 他用了很多方法,終於找到了當初送花給他的姑娘,並把他一部份的財產送給了那位姑娘。只為感激在他淪落為乞丐時,那位姑娘送給他的一朵玫瑰。在他心中,那不只是一朵玫瑰,而是一份盼望,一份對未來的希望,一份對美好人生的希望!

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每個人都是最棒的!我們要相信自己,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。就算今天你認為自己正處於人生低處,甚至誤以為自己是失敗者,只要你肯嘗試的話,從今天起就讓自己改變一點點,縱使是微小的改變 ……。

這讓我想起 NLP 裡的NLP假設前題 (NLP Presuppositions),沒有挫敗,只有回應!(There is no failure, but only feedback) 所謂挫敗,只是提醒我們學習過程中需要修正及進步的地方!只有不斷的修正,才會有進步,才能達至完善,才能達至成功!

當你決定改變自己時,你會發現一切也逐漸改變……人生從此 不再一樣!

如何用NLP治療恐懼症

恐懼症(PHOBIA)

恐懼症(phobia)是焦慮症的其中一種,焦慮症患者對某些事物或情境產生懼怕,如果懼怕之情況不能避免,焦慮症患者將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。

恐懼症很廣泛,例如

  • 社交恐懼症:Sociophobia
  • 學校恐懼症:Schoolphobia
  • 廣場恐懼症:Agoraphobia
  • 懼高症::Claustrophobia
  • 考試恐懼症:Examination Phobia
    等等。

恐懼症(phobia)沒有特定的成因,有可能是於年幼時有不愉快的經歷,或是面對精神上的壓力,以致對某些場合或事物非常懼怕等 。

身體症狀,例如

  • 心跳加速
  • 呼吸感到困難
  • 作悶作嘔或胃部不適
  • 頭昏
  • 流汗
  • 顫抖

其他非身體症狀:

  • 思維不清
  • 感到窒息
  • 失去理智
  • 擔心會死亡等等

快速恐懼症治療法 (FAST PHOBIA CURE)

在NLP的技巧裡,有快速恐懼症治療法(Fast Phobia Cure)。其主要原理是改變我們的次感元 (Sub-modality)。次感元(Sub-modality)是我們的經驗記憶,可分為內視覺、內聽覺、內感覺、內嗅覺和內味覺。

其中我們相對比較常用的三種次感元 (Sub-modalities):

  • 內視覺的次感元包括有光暗、顏色、距離、大小、清晰度、位置、動或靜畫面等。
  • 內聽覺的次感元:音量、聲調、聲音來源方向、距離、清晰度、位置、快慢等。
  • 內感覺的次感元:位置、重量、範圍、溫度、頻率、形狀等。

快速恐懼症療法步驟如下:

  1. 建立一個安全或平靜的心錨。可以引導受導者先回想一個安全的,平靜的又或有力量的經驗。
  2. 回想要處理的恐懼感覺之情境。
  3. 想像自己坐在一間電影院裡的座位上,看著銀幕。
  4. 然後,想像自己從電影院裡的座位上飄到電影院後面的放映室裡。
  5. 現在,你可以從放映室中可以看見坐在電影院裡的座位上的自己。
  6. 想像現在正在放映那次恐懼感覺的情境(放映的過程是黑白的)。請你看看這個畫面直至結束為止。
  7. 現在,把電影從尾到頭快速倒播一次。在數秒內完成,直到返回開始的畫面。(放映的過程是彩色的)
  8. 重複倒播過程約七至十次。每次的速度越來越快。
  9. 為以配合這個正面的動機。
  10. 打破狀態,未來測試。

這個技巧可以處理各類恐懼症。但輔導者要顧及受導者的狀態、情緒為首要。最好是找一位有豐富NLP經驗的輔導者進行較為安全!

在我們的NLP課程也有教授!

如何積極地面對失敗

以下有三方面,可以讓我們學會懂得積極地面對失敗!

首先要未雨綢繆,增加我們的正能量儲備!

第一方面:要認同自己成功的經歷,正能量才可以得以累積。

所謂成功經歷,其中可以有以下幾項:

透過自己努力所得到的成果

不論結果如何,也應因為自己的努力付出,去肯定自己!

解決困難的能力

例如自己的解決困難能力,又跨進一步的時候,記得給自己一個奬勵,認定自己的解難力!

情緒管理的進步

例如,別人的無理取鬧,自己當刻不但沒有憤怒,反而有體諒的心! 那我們要去肯定自己在情緒管理方面的進步!

堅毅不屈的精神

自己沒有因暫時的挫敗而放棄,反而努力不懈!肯定自己,以致可以持守這種堅毅不屈的精神!

第二方面:加強社交能力

就是主動積極投入群體活動,嘗試與一些良朋益友建立友誼。所謂物以類聚,當你與一些選擇埋怨,選擇負面看事物的朋友一起,你可能會變得更加負面,負能量慢慢增加。相反,當你與一些正能量的朋友一起,你會變得更加正面積極!

第三方面:換框法,轉變思考方向

我們常常說的半杯水道理。究竟你選擇以感恩的心看那半杯滿的水,還是以埋怨的態度去投訴,那只有半杯滿的水?我們常常去感恩自己所擁有的?還是不斷埋怨自己所缺乏的呢? 有時事實未必能夠可以即時改變,但我們可以選擇用正面,積極,樂觀的態度去看事物,換上感恩的框架,看出來的東西也不再一樣! 正向心理學(positive psychology) 大師馬汀沙利文(Martin Seligman)說過,我們可以將當前的挑戰視為:
  • 外在因素而非內在因素 (external versus internal)
  • 個別性而非普遍性 (specific versus global)
  • 暫時性而非長遠性 (temporary versus permanent)
例如,一位朋友因為他考車牌落敗,於是他認定自己沒有駕車的天份(內在因素); 亦覺得自己的手腳不協調,有關控制技術方面也是較差(普遍性),更相信未來就算再考車牌,結果也會落敗(長遠性),最後,他選擇逃避,不再面對⋯ 但反過來看,如果我們用正面思考方式,就知道考車牌落敗,只是外在的因素,亦屬個別的事件以及只是暫時性的 ⋯ 就好像NLP 假設前題NLP假設前題 (NLP Presuppositions)
  • 沒有挫敗只有回應。(There is no failure, but only feedback)我們要回應,檢討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⋯。
  • 重複舊的做法得到舊的結果,凡事都有三個或以上的解決辦法。(repeating the same behavior 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…) 我們要去採取一些實際的行動,讓自己努力地面對挑戰,最終便可以獲得成果!
讓我們一起努力,學會懂得未雨綢繆,每天增加我們的正能量儲備;懂得選擇用正面,積極,樂觀的態度去看事物,換上感恩的框架,正面積極地面對挑戰!

親子系列 – 8項有效親子溝通要訣

1. 家長與孩子溝通,要有眼神接觸

家長與孩子溝通,確保得到孩子的注意力, 大家有眼神接觸,才開始對話。有家長在公園不斷大叫,嚷著要孩子回家,雖然聲音不斷提高,但是孩子仍然繼續玩耍,結果家長非常憤怒,最後更大打出手!這是因為家長就算不斷提高聲音,其實也未得到孩子的注意力!

2. 家長應放下手頭工作,認真與孩子對話

如果孩子與你對話,家長應放下手頭工作,認真與孩子對話。避免一面說話,一面做其他事。

有家長分享她與孩子溝通時,一面做其他事,一面簡單應對孩子。所謂簡單應對,可能很快地說一些簡單字句,例如: 「好!」、「不好!」、「對!」、「不對!」等等。讓孩子感覺不良,孩子更誤會以為家長對他漠不關心。

3. 用平和的語氣與孩子溝通,切勿大聲吵鬧

家長應以平和的語氣與孩子溝通,切勿用大聲或吵鬧的方法與孩子溝通,甚至大打出手,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。更甚的是,孩子會有樣學樣,誤以為用大聲吵鬧,甚至暴力,可以解決事情。所以,家長記着要作個好榜樣!

4. 可以用我開始表達己的感受

有效的親子溝通,可以用我開始表達自己的感受。例如:「我十分難過, 因為你無禮責罵我! 」切忌說些埋怨的說話。例如:「都是你不好!」、「都是你的錯!」、「常常也是這樣!」等無效又負面的說話!

5. 表達要明確,誠懇及尊重

家長應以明確,誠懇及尊重的方式表達,切忌以嘲笑或譏諷的語氣。否則,只會加強孩子的負面語言及行為。有家長用諷刺的語氣告訴孩子:「不知為什麼,家裏有個又頑皮,又懶惰,又不做功課的孩子⋯!」孩子馬上回應說:「不知為什麼家裏有位常常鬧人,又凶惡,又不做家務的媽媽⋯!」

6. 集中現在的事情,切忌翻舊帳

家長應集中現在的事情,此時此刻,切忌翻舊帳!例如,孩子現正沒有專心讀書,父母要立即告訴他現在的事。切勿說出孩子以前的一些不良行為,或重提他上次考試或測驗成績不理想等舊事⋯⋯。

7. 若家長有錯,可以立即認錯

家長若是有錯,也可以即時向孩子認錯。切忌永不認錯。否則會讓孩子感到不公平。又或模仿父母永不認錯的行為!

8. 讓孩子充分表達他的想法

家長可以讓孩子充分表達他的想法,然後才說出自己的意思。切勿因孩子表達得較慢,而中途打斷孩子的說話,甚至叫他停止。這樣他以後便會減少主動跟你溝通。所以父母與孩子溝通時,真的要多一點點的耐性!

NLP假設前題 (NLP Presuppositions):重複舊的做法,只得到舊的結果。(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.)凡事都有三個或以上的解決辦法!

希望家長懷著正面的信念,想出有效果的辦法,加上正面溝通態度及語言,讓孩子可以正面地成長,讓他們可以身、心、靈健康!

親子系列 – 運用NLP的假設前題去有效管教子女

NLP有一些假設前題,我們可運用這些假設前題,作為我們的思考和行為的方向,可使我們的行為更有彈性,擴闊我們的“地圖”(maps) !

孩子對事情的理解可以很不一樣, 在這集NLP親子系列中,讓我們探討當中的奧妙。

NLP提出以下其中一項的假設前題:

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(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)

我們對事物的認知,是由感官經驗得來的,由我們給予它們意義。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!

我們跟孩子所看到的,同一件事情,大家的理解可以很不一樣!

一位3歲的小孩,他父母帶他來見我做治療,因為他孩子上了一課興趣班後,之後就不肯去上課,。他們甚至迫他到課室門口,也是哭鬧著,怎也不肯進去!可是,父母已經交了數千多元的費用。當我慢慢引導小孩後,才知道孩子不肯去上課的原因,原來是哪位興趣班老師很兇惡,甚至大聲罵他。

另一個案,孩子哭得很厲害,因為孩子的玩具車壞了!父親工作很忙碌,下班後,看到家中的孩子哭得這麼厲害,父親馬上說:「孩子,沒關係,爸爸現在把壞的玩具車扔掉,爸爸會買 一架新的玩具車給你……(心想這可省卻很多修理的時間,因為工作了整天, 實在太累了)…… 」但是,孩子一聽到爸爸說要扔掉玩具車,哭得更厲害,父親開始覺得很煩惱……其實,孩子哭得這麼厲害,是因為這玩具車陪伴了他多年,現在,竟然被爸爸無情地把車扔掉了!

另一個案,有一位5歲的男孩,悄悄地保留飮品的膠瓶,準備將膠瓶帶回學校做環保習作……,但是,他爸爸毫不知情,覺得飮過的膠瓶十分骯髒,隨便將之扔掉了…… 5歲的孩子當晚憂憂愁愁,不能入睡,父母也非常擔心,以為他上學壓力大!在我細問下,才知道原來因為他沒有了他的膠瓶,感到很傷心!

當我們了解 -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,我們便可變得更加客觀!我們與孩子所看到的,同一件事情,原來,大家的看法和想法,可以很不一樣!

先明白子女行為的正面動機

NLP提出另一項的假設前題:

每個行為背後均有正面的動機。(There is always a positive intention behind each behavior.)

處理有問題的行為時,父母先要找出子女有問題的行為,其背後的正面動機,把子女的行為與正面動機分開。

先明白子女的正面動機,然後再處理他的有問題的行為。

要把子女的正面動機,從他們有問題的行為當中,分開出來,而不是馬上責備或是寬恕子女的行為。

這樣,有問題的行為亦會較易處理。之後,當我們想與孩子溝通時,我們也可以找到 更多、更新、更有效的方法。明白孩子的正面動機後,父母情緒也會較穩定,雙方都會感覺良好,孩子有問題的行為亦能夠易於處理,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改變他的行為,而我們的焦點再不是單單放在他有問題的行為上。

我們可運用NLP的假設前題,讓我們的行為更有彈性,擴闊我們的“地圖”(maps),成為更有彈性的父母 !

1 2 3 ... 7
Register | 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