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你决定改变自己时,你会发现一切也逐渐改变……
有一个卖花小姑娘,卖完大部分的花之后,看见天色已晚,于是决定早点回家。这时,她见路边有一个乞丐,她就把手上还没有卖出的一朵玫瑰,亲手送给乞丐,然后就开心回家去了。也许,你会觉得这个故事就此结束,但我要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……。
这个乞丐从没想过,竟然会有一位美丽的姑娘送他一朵玫瑰,心想太阳从西边出来了!也许乞丐从来没有好好爱过自己,也没有接受过别人对自己的爱。于是,他决定当天不行乞了,马上回到脏乱的住处。回家后,他在家里找出一个铺满了灰尘的瓶子,装了水,把玫瑰花放进去,然后把它放在桌上,静静地欣赏着玫瑰花的美丽……。忽然,他好像想到什么,然后又把花拿出来,把瓶子拿去洗干净后,再把花放进瓶子里。原来,他突然觉得这么漂亮的花,怎能随意放在这么肮脏的瓶子里,所以他决定把瓶子洗得干干净净,这样才配得上这朵美丽的玫瑰。做完这些清洗工作后,他又坐着静静欣赏这朵美丽的玫瑰……。
突然,他感到这朵漂亮的玫瑰和这么干净的瓶子,怎能放在这么脏乱的桌子上?于是他开始动手把桌子擦干净,把杂物收拾整齐。处理完之后,他又坐着静静欣赏眼前的一切,突然, 他感到这么漂亮的玫瑰和这么干净的桌子,怎能放在这么杂乱的房间里呢?于是他决定把整个房间打扫一遍,把所有的物品摆放整齐,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好……。突然, 整个房间因为有了这朵玫瑰花的衬托,而变得温馨起来。这时,他仿佛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。
正当陶醉之际,突然发现镜子中反映出一个蓬头垢面、不修边幅,衣衫褴褛的年轻人……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是这个样子,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呆在这房间里与玫瑰相伴呢? 于是他决定去做一件他很久也未做过的事-洗澡,洗澡后好不容易找出了几件虽然有点破旧,但稍微干净的衣服。他刮完胡子后,把自己从头到脚,整理了一番! 然后再照照镜子,他发现镜中出现的,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年轻帅气的脸庞!这时候,他突然觉得自己也很不错,为什么要去当乞丐呢?这是他当乞丐以来第一次这样问自己。
他的灵魂在瞬间觉醒了,其实我也很不错。再看看房间的一切,再看看这朵美丽的玫瑰,他当下立刻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!他决定第二天不再行乞,而是去找工作。因为他不怕脏和累,所以第二天他很顺利就找到了一份工作。或许是因为他心中盛开的玫瑰花激励着他,随着他的努力不懈,几年后他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企业老板。
之后, 他用了很多方法,终于找到了当初送花给他的姑娘,并把他一部份的财产送给了那位姑娘。只为感激在他沦落为乞丐时,那位姑娘送给他的一朵玫瑰。在他心中,那不只是一朵玫瑰,而是一份盼望,一份对未来的希望,一份对美好人生的希望!
每个人都是独特的,每个人都是最棒的!我们要相信自己,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。就算今天你认为自己正处于人生低处,甚至误以为自己是失败者,只要你肯尝试的话,从今天起就让自己改变一点点,纵使是微小的改变 ……。
这让我想起 NLP 里的NLP假设前题 (NLP Presuppositions),没有挫败,只有回应! (There is no failure, but only feedback) 所谓挫败,只是提醒我们学习过程中需要修正及进步的地方!只有不断的修正,才会有进步,才能达至完善,才能达至成功!
当你决定改变自己时,你会发现一切也逐渐改变……人生从此 不再一样!
如何用NLP治疗恐惧症
Categories AQ, NLP, Phobia 0 Comments
恐惧症(PHOBIA)
恐惧症(phobia)是焦虑症的其中一种,焦虑症患者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惧怕,如果惧怕之情况不能避免,焦虑症患者将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恐惧症很广泛,例如
- 社交恐懼症:Sociophobia
- 學校恐懼症:Schoolphobia
- 廣場恐懼症:Agoraphobia
- 懼高症::Claustrophobia
- 考試恐懼症:Examination Phobia 等等。
身体症状,例如
- 心跳加速
- 呼吸感到困難
- 作悶作嘔或胃部不適
- 頭昏
- 流汗
- 顫抖
其他非身体症状:
- 思維不清
- 感到窒息
- 失去理智
- 擔心會死亡等等
快速恐惧症治疗法 (FAST PHOBIA CURE)
在NLP的技巧里,有快速恐惧症治疗法(Fast Phobia Cure)。其主要原理是改变我们的次感元 (Sub-modality)。次感元(Sub-modality)是我们的经验记忆,可分为内视觉、内听觉、内感觉、内嗅觉和内味觉。
其中我们相对比较常用的三种次感元 (Sub-modalities):
- 内视觉的次感元包括有光暗、颜色、距离、大小、清晰度、位置、动或静画面等。
- 内听觉的次感元:音量、声调、声音来源方向、距离、清晰度、位置、快慢等。
- 内感觉的次感元:位置、重量、范围、温度、频率、形状等。
快速恐惧症疗法步骤如下:
- 建立一个安全或平静的心锚。可以引导受导者先回想一个安全的,平静的又或有力量的经验。
- 回想要处理的恐惧感觉之情境。
- 想像自己坐在一间电影院里的座位上,看着银幕。
- 然后,想像自己从电影院里的座位上飘到电影院后面的放映室里。
- 现在,你可以从放映室中可以看见坐在电影院里的座位上的自己。
- 想像现在正在放映那次恐惧感觉的情境(放映的过程是黑白的)。请你看看这个画面直至结束为止。
- 现在,把电影从尾到头快速倒播一次。在数秒内完成,直到返回开始的画面。 (放映的过程是彩色的)
- 重复倒播过程约七至十次。每次的速度越来越快。
- 为以配合这个正面的动机。
- 打破状态,未来测试。
这个技巧可以处理各类恐惧症。但辅导者要顾及受导者的状态、情绪为首要。最好是找一位有丰富NLP经验的辅导者进行较为安全!
在我们的NLP课程也有教授!
如何积极地面对失败
Categories AQ, Communication, NLP, Positive, Psychology 0 Comments
以下有三方面,可以让我们学会懂得积极地面对失败!
首先要未雨绸缪,增加我们的正能量储备!
第一方面:要认同自己成功的经历,正能量才可以得以累积。
所谓成功经历,其中可以有以下几项:
透过自己努力所得到的成果
不论结果如何,也应因为自己的努力付出,去肯定自己!
解决困难的能力
例如自己的解决困难能力,又跨进一步的时候,记得给自己一个奖励,认定自己的解难力!
情绪管理的进步
例如,别人的无理取闹,自己当刻不但没有愤怒,反而有体谅的心!那我们要去肯定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进步!
坚毅不屈的精神
自己没有因暂时的挫败而放弃,反而努力不懈!肯定自己,以致可以持守这种坚毅不屈的精神!
第二方面:加强社交能力
就是主动积极投入群体活动,尝试与一些良朋益友建立友谊。所谓物以类聚,当你与一些选择埋怨,选择负面看事物的朋友一起,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负面,负能量慢慢增加。相反,当你与一些正能量的朋友一起,你会变得更加正面积极!
第三方面:换框法,转变思考方向
我们常常说的半杯水道理。究竟你选择以感恩的心看那半杯满的水,还是以埋怨的态度去投诉,那只有半杯满的水?我们常常去感恩自己所拥有的?还是不断埋怨自己所缺乏的呢?
有时事实未必能够可以即时改变,但我们可以选择用正面,积极,乐观的态度去看事物,换上感恩的框架,看出来的东西也不再一样!
正向心理学(positive psychology) 大师马汀沙利文(Martin Seligman)说过,我们可以将当前的挑战视为:
外在因素而非内在因素 (external versus internal)
个别性而非普遍性 (specific versus global)
暂时性而非长远性 (temporary versus permanent)
例如,一位朋友因为他考车牌落败,于是他认定自己没有驾车的天份(内在因素);
亦觉得自己的手脚不协调,有关控制技术方面也是较差(普遍性),更相信未来就算再考车牌,结果也会落败(长远性),最后,他选择逃避,不再面对⋯
但反过来看,如果我们用正面思考方式,就知道考车牌落败,只是外在的因素,亦属个别的事件以及只是暂时性的 ⋯
就好像NLP 假设前题NLP假设前题 (NLP Presuppositions):
没有挫败只有回应。 (There is no failure, but only feedback)我们要回应,检讨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⋯。
重复旧的做法得到旧的结果,凡事都有三个或以上的解决办法。 (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…) 我们要去采取一些实际的行动,让自己努力地面对挑战,最终便可以获得成果!
让我们一起努力,学会懂得未雨绸缪,每天增加我们的正能量储备;懂得选择用正面,积极,乐观的态度去看事物,换上感恩的框架,正面积极地面对挑战!
亲子系列 – 8项有效亲子沟通要诀
Categories Communication, NLP, Parenting 0 Comments
1. 家长与孩子沟通,要有眼神接触
家长与孩子沟通,确保得到孩子的注意力, 大家有眼神接触,才开始对话。有家长在公园不断大叫,嚷着要孩子回家,虽然声音不断提高,但是孩子仍然继续玩耍,结果家长非常愤怒,最后更大打出手!这是因为家长就算不断提高声音,其实也未得到孩子的注意力!
2. 家长应放下手头工作,认真与孩子对话
如果孩子与你对话,家长应放下手头工作,认真与孩子对话。避免一面说话,一面做其他事。
有家长分享她与孩子沟通时,一面做其他事,一面简单应对孩子。所谓简单应对,可能很快地说一些简单字句,例如: 「好!」、「不好!」、「对!」、「不对!」等等。让孩子感觉不良,孩子更误会以为家长对他漠不关心。
3. 用平和的语气与孩子沟通,切勿大声吵闹
家长应以平和的语气与孩子沟通,切勿用大声或吵闹的方法与孩子沟通,甚至大打出手,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。更甚的是,孩子会有样学样,误以为用大声吵闹,甚至暴力,可以解决事情。所以,家长记着要作个好榜样!
4. 可以用我开始表达己的感受
有效的亲子沟通,可以用我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。例如:「我十分难过, 因为你无礼责骂我! 」切忌说些埋怨的说话。例如:「都是你不好!」、「都是你的错!」、「常常也是这样!」等无效又负面的说话!
5. 表达要明确,诚恳及尊重
家长应以明确,诚恳及尊重的方式表达,切忌以嘲笑或讥讽的语气。否则,只会加强孩子的负面语言及行为。有家长用讽刺的语气告诉孩子:「不知为什么,家里有个又顽皮,又懒惰,又不做功课的孩子⋯!」孩子马上回应说:「不知为什么家里有位常常闹人,又凶恶,又不做家务的妈妈⋯!」
6. 集中现在的事情,切忌翻旧帐
家长应集中现在的事情,此时此刻,切忌翻旧帐!例如,孩子现正没有专心读书,父母要立即告诉他现在的事。切勿说出孩子以前的一些不良行为,或重提他上次考试或测验成绩不理想等旧事⋯⋯。
7. 若家长有错,可以立即认错
家长若是有错,也可以即时向孩子认错。切忌永不认错。否则会让孩子感到不公平。又或模仿父母永不认错的行为!
8. 让孩子充分表达他的想法
家长可以让孩子充分表达他的想法,然后才说出自己的意思。切勿因孩子表达得较慢,而中途打断孩子的说话,甚至叫他停止。这样他以后便会减少主动跟你沟通。所以父母与孩子沟通时,真的要多一点点的耐性!
NLP假设前题 (NLP Presuppositions):重复旧的做法,只得到旧的结果。 (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.)凡事都有三个或以上的解决办法!
希望家长怀着正面的信念,想出有效果的办法,加上正面沟通态度及语言,让孩子可以正面地成长,让他们可以身、心、灵健康!
亲子系列 – 运用NLP的假设前题去有效管教子女
Categories EQ, NLP, Parenting 0 Comments
NLP有一些假设前题,我们可运用这些假设前题,作为我们的思考和行为的方向,可使我们的行为更有弹性,扩阔我们的“地图”(maps) !
孩子对事情的理解可以很不一样, 在这集NLP亲子系列中,让我们探讨当中的奥妙。
NLP提出以下其中一项的假设前题:
地图上的界线并不等于真正的地域(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)
我们对事物的认知,是由感官经验得来的,由我们给予它们意义。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!
我们跟孩子所看到的,同一件事情,大家的理解可以很不一样!
一位3岁的小孩,他父母带他来见我做治疗,因为他孩子上了一课兴趣班后,之后就不肯去上课,。他们甚至迫他到课室门口,也是哭闹着,怎也不肯进去!可是,父母已经交了数千多元的费用。当我慢慢引导小孩后,才知道孩子不肯去上课的原因,原来是哪位兴趣班老师很凶恶,甚至大声骂他。
另一个案,孩子哭得很厉害,因为孩子的玩具车坏了!父亲工作很忙碌,下班后,看到家中的孩子哭得这么厉害,父亲马上说:「孩子,没关系,爸爸现在把坏的玩具车扔掉,爸爸会买 一架新的玩具车给你……(心想这可省却很多修理的时间,因为工作了整天, 实在太累了)…… 」但是,孩子一听到爸爸说要扔掉玩具车,哭得更厉害,父亲开始觉得很烦恼……其实,孩子哭得这么厉害,是因为这玩具车陪伴了他多年,现在,竟然被爸爸无情地把车扔掉了!
另一个案,有一位5岁的男孩,悄悄地保留飮品的胶瓶,准备将胶瓶带回学校做环保习作……,但是,他爸爸毫不知情,觉得飮过的胶瓶十分肮脏,随便将之扔掉了…… 5岁的孩子当晚忧忧愁愁,不能入睡,父母也非常担心,以为他上学压力大!在我细问下,才知道原来因为他没有了他的胶瓶,感到很伤心!
当我们了解 -地图上的界线并不等于真正的地域,我们便可变得更加客观!我们与孩子所看到的,同一件事情,原来,大家的看法和想法,可以很不一样!
先明白子女行为的正面动机
NLP提出另一项的假设前题:
每个行为背后均有正面的动机。 (There is always a positive intention behind each behavior.)
处理有问题的行为时,父母先要找出子女有问题的行为,其背后的正面动机,把子女的行为与正面动机分开。
先明白子女的正面动机,然后再处理他的有问题的行为。
要把子女的正面动机,从他们有问题的行为当中,分开出来,而不是马上责备或是宽恕子女的行为。
这样,有问题的行为亦会较易处理。之后,当我们想与孩子沟通时,我们也可以找到 更多、更新、更有效的方法。明白孩子的正面动机后,父母情绪也会较稳定,双方都会感觉良好,孩子有问题的行为亦能够易于处理,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改变他的行为,而我们的焦点再不是单单放在他有问题的行为上。
我们可运用NLP的假设前题,让我们的行为更有弹性,扩阔我们的“地图”(maps),成为更有弹性的父母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