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困苦中仍可選擇喜樂,富足?
是的,您可以不受環境影響, 在困苦中仍可選擇喜樂,富足!
在輔導過程中,有受導者因生活和工作環境受到很大壓力,情緒受困,更影響他的人際關係和事業發展。對話中,他常覺自己是受害者(victim),無 人比他更慘,更值得同情和可憐!是的,我們可以繼續以受害者的態度面對所有人或事,繼續作出數之不盡的投訴及抱怨!我們可以推卸責任,指控身邊的人,或 許是父母、家人、朋友、上司、同事…等等。所有的不幸都是別人的錯造成的!
同樣,我們也可以轉換角度,以負責任的態度面對。雖然我們不可以馬上改變現狀,但至少我們能夠對環境做出正面的回應。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 (Eleanor Roosevelt) 曾說: 「除非得到你的同意,否則沒有人能讓你自卑。」(No one can make you feel inferior without your permission.)
甘地(Gandhi)亦說:「別人無法奪走我們的自尊,除非我們自己將它拱手讓出。」(They cannot take away our self-respect if we do not give it to them.)
令人受害最深的悲劇,並非悲慘的遭遇,而是我們仍然「默許」那些悲劇繼續發生在自己身上,我想這才是最大的悲哀, 成為永遠的受害者!
猶太裔心理學家弗蘭克爾(Viktor Frankl) 在 《人類對意義的探索》 (Man’s Search for Meaning)一書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他被關進納粹集中營。他的家人都死於納粹軍的毒氣室。當時,他受到嚴刑拷打,受盡傷痛煎熬。但他對自己 說: 「他們可以挪去我的父母、妻子、家人、衣服,甚至剝奪我的自由,但無人可以剝奪在我裡面的自由,就是我可以選擇怎樣去回應環境的自由!」他面對如斯惡劣的 環境,他選擇以正面的態度和方法去面對。這是心靈的自由,永遠無法被剝奪!在客觀環境上,他被剝奪自由,家人慘被納粹軍毒害。如果要作受害者,我想弗 蘭克爾(Viktor Frankl)有足夠的理由讓自己沉淪,甚或一蹶不振。但是,相反,他沒有!他發現他擁有選擇如何反應的能力和自由。他能夠勇敢地面對慘痛的經歷,欣然接 受它,更努力超越它!
保羅身處獄中,卻常常喜樂!
保羅因傳福音,受人誣告,身處獄中,但保羅沒有受到惡劣環境的影響,反而他內心卻常滿有喜樂和平安。 「似乎憂愁,卻是常常快樂的;似乎貧窮,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;似乎一無所有,卻是樣樣都有的。」(林後 6:10) (As sorrowful, yet always rejoicing; as poor , yet making many rich; as having nothing, as poor , yet making many rich; as having nothing yeveralthing.
富足,喜樂是一種心境,一種內在的生命,不會因環境而改變。
此刻的您,專注看您所有的,或是繼續抱怨您所沒有的呢?
如果生活給您檸檬,就造檸檬汁! (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, make lemonade)
生活或許並未盡人意,但也要盡力做到最好! (Make the best of what you are given!)
富足,喜樂,不在於您擁有多少,乃在於您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!
「要常常喜樂,不住的禱告,凡事謝恩;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。」(帖前5:16-18) (Be joyful always; pray continually; give thanks in all circumstances, for this is God’s will for yous 185: 15:100 185: 15: 1 1)
富足,喜樂是神的恩典!願主賜我們有聰明的智慧去明白和選擇 – 喜樂之道!
您,可以選擇富足,喜樂!
不論我們處於任何地方,任何境況,只要我們依靠祂,您將會發現,主早已為我們預備好所需的一切!
與您分享一首很美的詩:雲上太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