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香港九龍尖沙咀山林道9號卓能中心10樓1001室
  • +852 2332 8400

Category Archives: NLP

混沌 (Chaos) – 蝴蝶效應 (Butterfly Effect)

混沌 (Chaos) – 蝴蝶效應 (Butterfly Effect)

混沌 (Chaos) 這個名稱是由氣象專家勞倫茲 (Edward Lorenz ) 的一場在麻省理工學院所做的演講之後稱呼的。演講的題目是 ‘一隻在巴西振翅的蝴蝶,是否會造成遠在德州的大風暴?’氣象學界便根據Lorenz所提出的論文,把這個現象叫做‘蝴蝶效應’(Butterfly effect)。所謂蝴蝶效應,就是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的條件只相差一點點,結果會很不一樣,他把這種現象稱為「蝴蝶效應」。

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冬天,他如常在辦公室操作電腦作氣象分析。平時,他只需要將溫度、濕度、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,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,計算出下一刻可能出現的氣象數據,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。

這一天,Lorenz 想更進一步了解某段紀錄的後段變化,他把某一時刻的氣象資料重新輸入電腦,讓電腦計算出更多的後部結果。在一小時後,結果出來了,不過令他目瞪口呆。因為, 結果和原來資訊相比較下,初期數據還差不多,越到後期,數據差異就越來越大,就像是兩項不同的資料。而問題並非出於電腦,而是他輸入的資料相差了0.000127,而這些極為微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天壤之別。

我們同樣也可以在一些構成我們每天生活看似的微小的事件當中,看到相同的力量存在。提醒我們在生命中任何的細微動作或是決定,不管是什麼都會對結果造成極大的差異。

人的一生,常常希望如果可以的話自己可以改變些什麼,特別是那些已發生的過去。例如:早知道我求學時就用功一點讀書;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我出生的家庭是個很富有的家庭,做富家子弟也不錯; 如果可以的話,我希望我的樣貌可以好一點; 外型可以吸引一點…等等。或許因為某些事或過去造成我們現在許許多的不便與遺憾,可是如果真的能夠回到過去又能作出一些改變的話,那些結果又是否一定如我們想像中得那樣好呢?

過去已成過去,是既成的事實,無法被改變的,而現在卻掌握在我們的手中,我們希望我們的未來如何就需要好好地把握現在,用心的做好自己,好好地『活在當下』,幸運昰留給有準備的人! 所以,不要少看今天似昰!

「Learn from yesterday, live for today, hope for tomorrow. The most important is: never stop questioning.」 Albert Einstein

「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 with a single step.」 Lao Tzu

聖經:『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』! 努力現在,創造未來!

NLP技巧: 心錨 (Anchoring) 提高面試(interview)成功機會

NLP技巧: 心錨 (Anchoring) 提高面試(interview)成功機會

NLP技巧:心錨 (Anchoring) 其實不是什麼神祕技術,只是我們可以透過運用心錨與正面的情緒連結起來!有效的心錨能夠製造出資源狀態 (Resourceful State)或有效的狀態。

NLP技巧:心錨 (Anchoring) 依照我們的五種感覺分成視覺型、聽覺型、觸覺型、嗅覺型和味覺型五類。當我們在某種心理狀態下,在身體上某個地方施行一種剌激,便會與其所處的心理狀態連結起來。每當施行這個刺激時,相關的心理狀態就會重現。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這種情況出現。例如,視覺型的心錨就是當你看見上次去旅行的愉快照片時,你的心情好像會自然地輕鬆愉快起來…

假如我們將會有面試(interview)、見工、見客、演講等機會,如果我們能夠預先好好準備並加入一些成功正面的心錨,增加成功正面的情緒,相信成功的機會會相對地提高!

學習技巧:用NLP 邏輯層次 / 身分層次 / 理解層次 (Logical Levels) 發問!

究竟我們要如何才能盡量發揮我們的思考能力呢?

由於我們每個人的天資不同,價值觀,所學所經驗的不同,處境不同,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法。不過,我認為提問是每個人思考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驟,我們在思考時,會不斷地發問,從而不斷地追尋答案,所以能夠懂得問一些「好」的問題,便能夠得出好的答案,反之亦然!

在提問時,我們必須清楚明白我們真正想知道些什麼,以及想得到些什麼? 一般來說,問題要簡單和明確,如果我們想問的東西很多,我們就要分開用不同的問題去問。要知道,我們的時間和資源十分有限,所以必須盡量好好運用,我們要避免問一些無聊、又或沒有用處、甚或沒有答案的問題。對於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, 我們更不要明知故問;對於那些明知沒有答案的問題,我們也不要苦苦追問;對於那些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的事情我們更不要多此一問。

這裡我希望跟大家分享邏輯層次 Logical Level這套概念。這套理念是 由Robert Dilts , NLP University 的創辦人發展而成的,坊間也譯成邏輯層次 / 身份層次 / 理 解層次 (Logical Levels),它主要分為六個層次

第一層次:環境層次(Environment)
我們所處的環境、人。
問題:何時、何地、何人? (When?Where?With Whom?)

第二層次:行為層次 (Behaviour)
我們的行為。
問題:什麼? (What?)

第三個層次:能力層次(Capability)
我們的能力及所能應用的知識和技巧。
問題:如何做?(How?)

第四層次:信念、價值層次 (Belief)
我們所相信或影響我們的信念。
問題:為什麼? (Why?)

第五層次:自我意識層次 (Identity)
我們最基礎的核心價值與使命。
問題:我是誰? (Who am I?)

第六個層次:靈性層次(Spiritual)
問:為了誰? (Who else? For whom?)

這套邏輯層次(Logical Level)被應用的範圍非常廣泛,我常用它於教育、工商管,輔導 等,效用很大!例如我在進行心理輔導時,當了解受導者的邏輯層次後,便知道問題的癥結是在那一個層次,只要引發受導者較高層次的資源,就可以輕易地把難題解決;我也教授老師們如何用這套邏輯層次(Logical Level) 於教學上,特別是透過這邏輯層次使他們的學生的學習表現及大進步!

只要我們能問一些有效的問題,並且能對症下藥,我們便能夠在學習的路途上有莫大裨益!

NLP的SMART Goals (NLP建立聰明目標)

NLP的SMART Goals

NLP建立聰明目標

在我們的NLP課堂裡,有學員常問到究竟我們應訂立怎麼樣的目標?有些學員希望可以運用NLP的SMART goals去訂立遠大的目標,例如有些學員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像畢菲特又或李超人一樣…對於這些遠大的目標,我也會馬上給學員加以分析及詳細講解,好讓他們能夠明白他們所訂立的目標是否有效及可行的!我們要明白,訂立遠大的目標是好事,但是我們也要按部就班地按自己的能力去實現計畫才行!

就如早前在英國,一名准新娘參加纖體公司療程,每日只攝取530卡路里,連續11週只是喝湯、奶昔和進食營養麥條,雖然於短短11週內成功減了42磅,但最終連性命也失去了。營養師指出,女性每天須攝取2,000卡路里,而英國法院進行死因研訊,病理學家指出,這位準新娘的死亡有可能與低卡路里節食療程及體重驟降有關。

這也令我想起蜘蛛的故事。有一隻蜘蛛在一家破舊的房屋的屋簷下結網,不斷也有昆蟲飛進來。但蜘蛛卻不斷想著如何找到更多的昆蟲,於是蜘蛛開始織著越來越大的蜘蛛網。每晚不斷有數以十計的昆蟲飛到蜘蛛網,但蜘蛛還不斷地想著如何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昆蟲,於是蜘蛛的計畫是不斷地實現了,但是蜘蛛網卻越來越重,最後蜘蛛網便承受不了過多的昆蟲的重量,最後的結局,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了!

有時候,我們在訂立目標時,有否想過我們所訂的目標是否訂得太高呢?雖然其中的目標的要素可能已經是正面的、積極的。或者您會覺得這個目標對你好,他人好,甚至世界也好。但是重要的還要問問這個目標是你否您自己的能力所及呢?又或者是有否給予自己合理的時間去實現呢?否則,您的遠大目標不但對您沒有任何幫助,反而徒勞無功,甚至帶來反效果!

「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,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;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,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。你們清晨早起,夜晚安歇,吃勞碌得來的飯,本是枉然;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,必叫他安然睡覺。」(詩篇127篇1-2節)

為何執著? 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

執著,就是不理會別人的不同看法,甚至是別人的反對聲音以致批評,自以為是地繼續堅持己見。究竟甚麼堅持是對的?什麼堅持是錯的呢? 我想,答案因人而異,亦因事而異。對真理的堅持,我們可稱它為擇善固執;對錯誤的堅持,我們可稱它為執著,頑固!究竟執著是好是壞? 我想,在現實生活裡,如果我們太過事事執著,每每也自以為是地堅持己見,我們便會離群,漸漸變得孤獨,甚至變成憤世嫉俗!

畢竟,人是群體的動物,身為一個普通人,我們實在需要別人的認同、關心和支持。因此,我們必須學會包容和妥協。當我們有不同的意見時,我們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,但是,如果我們的意見不能得到大部份人的認同時,我們或許也要聽聽其他人的看法,或是自我檢討是否有什麼可以改善得更好的地方。事實上,如果我們繼續高調地堅持己見,我們只會把事情愈弄愈僵,甚至把大部份人推到自己的對立位置上,那樣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? 何況,假如您與一兩位同事合不來,這也不足為奇,但是如果您跟大部分的同事也合不來的話,與人所欠始終我們長期閉關自守,自我封閉的話,最後受害的也是自己!

當我們所做的事會影響到別人時,或者我們需要與別人合作,我們便要徵詢別人的意見,在堅持合法和不違背正義的大原則下,我們可以保持彈性,就如我在NLP身心語言程式學執行師證書課程裡面所強調的NLP假設前題 (NLP Presuppositions):“ 假設前題“ 是NLP概念及技巧的基礎,意指當我們思考或當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,可以假定(假設)一些人、事、物的關係,NLP不稱這些為「原則」、「定律」、「規範」或其它較具肯定性的詞語,而是假設的前題而已!因為NLP的精神並非去找出真理或是堅持什麼是真理,因而可以避免空泛的爭拗或者過於僵硬的執著。因此,假如我們可以用這些假設前題去作為我們的思考和行為的方向,可使我們更有彈性,,寬闊我們的「地圖擴!

NLP其中一個的假設前題 NLP Presupposition: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 —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,是由感官經驗得來的,由我們給予它們意義。 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 — To transmit understanding, you have to gain access to the map of the other person. NLP之地圖不是疆界。其實,我們永遠不能知道的「現實」。我們只能知道我們所認知的現實,就是因為我們透過視覺,聽覺,感覺,味覺,嗅覺處理外在的訊息,使我們能夠與外界聯繫和溝通。我們也因此而獲得不同體驗結果而發展出個人的「地圖」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思考訊息及型態,只要我們能發現並加以配合別人的思考訊號及型態,我們便能輕鬆地達致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
在堅持合法和不違背正義的大原則下,其實我們懷著廣闊的“地圖”,做個有彈性的人。 NLP的另一個很好的假設前題 NLP Presupposition:在任何一個系統裡,越靈活的人越能影響大局。 In any system,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. 在大方向上尋求一致,而在小節上可以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見和做法,這實在有幫助我們輕鬆地達致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,時刻做個開心快活人!

Register | 登記